12月15日,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、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,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、原副院长高培勇,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、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等多位专家在“《财经》年会2025:预测与战略暨2024全球财富管理论坛”上就对外投资、宏观政策、转型金融等方面建言献策。
图为会议现场。本报记者赵白执南摄
周小川:
有分析人士指出,对于石破茂来说,即便是获胜也并不值得高兴。石破茂很可能将管理一个脆弱的少数派政府,且同时需要处理更加复杂艰巨的经济挑战。目前日本国内生活成本压力正在加剧公众的不满,而另一方面,贸易保护主义者特朗普又即将成为美国总统,这对日本来说属于内忧外患同时发作。
从国别、币种等方面优化对外投资
对于优化对外投资,周小川建议,需要从国别、产业布局、对外投资主体的结构、融资结构、币种等方面进行优化。
周小川认为,对外投资应更多关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方面的机会;应进一步制定好民营经济对外投资的优化方针政策;应逐步有效扩大股权融资,适当减少债权所占比例;“走出去”的机构可以更多元化等。
就债权融资而言,周小川认为债权融资类别也可以进一步优化:“有些国家需要上项目,不一定非要像过去一样找商业银行、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进行贷款,也可以通过发熊猫债在中国进行融资,而且币种是人民币。”
高培勇:
宏观政策要兼容稳预期和扩需求双重目标
高培勇表示,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不仅要加量还要提质。要兼容稳预期和扩需求双重目标,在政策调整同时辅以改革。
高培勇说,大规模的化债显然能发挥积极作用,但是如果仅满足于政策层面的化债,不同时推动和化债密切相关的央地财政关系调整、财政管理体制改革,很可能会出现化债之后的再化债。
高培勇认为,对于2025年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,不能只从需求角度,也不能仅局限于需求和供给平衡的角度,还要深入到预期层面,从三个维度结合分析找出问题,来确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配置。
马骏:
进一步丰富转型金融工具箱
马骏建议,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转型金融的工具箱,并在金融工具的设计中引入奖惩机制。
马骏认为,转型金融市场实践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包括,缺乏权威的对转型活动的界定标准(方法),容易导致“假转型”或金融机构由于担心被视为“假转型”而不愿参与;缺乏对转型主体和转型活动进行披露的明确要求;转型金融工具较为单一;政策激励不到位等。
在马骏看来,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转型金融的工具箱,包括债务型融资工具、股权类融资工具、保险和担保等风险缓释工具、证券化产品等其他工具,并要求融资主体提供透明、科学的转型计划,满足披露要求,并在金融工具的设计中引入奖惩机制,鼓励企业更努力实现减排目标。
在政策激励方面杠杆方式投资股票,马骏建议,决策部门应设计推出一批激励政策和机制。激励政策的选项包括优惠融资、政府担保、贴息和转型金融工具的认证补贴、政府基金投资、优惠税率、央行金融政策、碳市场政策、政府采购、行业激励政策等。